
目 錄
一、相關(guān)概念
1.1 雷暴日
雷暴日是表征不同地區(qū)雷暴活動(dòng)頻繁程度的指標(biāo),指該天發(fā)生雷暴的日子,即在一天內(nèi),只要聽到一次或一次以上雷聲就算一個(gè)雷暴日,而不論該天雷暴發(fā)生的次數(shù)和持續(xù)時(shí)間。某地區(qū)在一年中所記錄到的雷暴日數(shù)就作為該地區(qū)的年雷暴日數(shù)。雷暴日的統(tǒng)計(jì)通常份月雷暴日、季雷暴日和年雷暴日。
1.2 雷擊區(qū)的劃分
GB 50343-2012《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(tǒng)防雷技術(shù)規(guī)范》中按年平均雷暴日數(shù),將全國分為少雷區(qū)、中雷區(qū)、多雷區(qū)、強(qiáng)雷區(qū)。
少雷區(qū):年平均雷暴日在25天及以下的地區(qū);
中雷區(qū)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天,不超過40天的地區(qū);
多雷區(qū)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,不超過90天的地區(qū);
強(qiáng)雷區(qū):年平均雷暴日超過90天的地區(qū)。
二、我國雷暴日的影響因素
1)區(qū)域:南部區(qū)域多,北部區(qū)域少;東部區(qū)域多,西部區(qū)域少;
2)地形:山地雷電多,平原雷電少;
3)季節(jié):夏季多,冬季少;
4)時(shí)間:下午和上半夜多,上午和下半夜少。
附圖:年平均雷暴日數(shù)及年最多雷暴日數(shù)
附表:全國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數(shù)統(tǒng)計(jì)表
附表:全國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數(shù)統(tǒng)計(jì)表
地名 | 雷暴日數(shù)(d/a) | 地名 | 雷暴日數(shù)(d/a) | 地名 | 雷暴日數(shù)(d/a) |
1、北京市 | 36.3 | 吉林市 | 40.5 | 14、福建省 | |
2、天津市 | 29.3 | 四平市 | 33.7 | 福州市 | 53.0 |
3、上海市 | 28.4 | 通化市 | 36.7 | 廈門市 | 47.4 |
4、重慶市 | 36.0 | 圖門市 | 23.8 | 漳州市 | 60.5 |
5、河北省 | 10、黑龍江省 | 三明市 | 67.5 | ||
石家莊市 | 31.2 | 哈爾濱市 | 27.7 | 龍巖市 | 74.1 |
保定市 | 30.7 | 大慶市 | 31.9 | 15、江西省 | |
邢臺(tái)市 | 30.2 | 伊春市 | 35.4 | 南昌市 | 56.4 |
唐山市 | 32.7 | 齊齊哈爾市 | 27.7 | 九江市 | 45.7 |
秦皇島市 | 34.7 | 佳木斯市 | 32.2 | 贛州市 | 67.2 |
6、山西省 | 11、江蘇省 | 上饒市 | 65.0 | ||
太原市 | 34.5 | 南京市 | 32.6 | 新余市 | 59.4 |
大同市 | 42.3 | 常州市 | 35.7 | 16、山東省 | |
陽泉市 | 40.0 | 蘇州市 | 28.1 | 濟(jì)南市 | 25.4 |
長治市 | 33.7 | 南通市 | 35.6 | 青島市 | 20.8 |
臨汾市 | 31.1 | 徐州市 | 29.4 | 煙臺(tái)市 | 23.2 |
7、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 | 連云港市 | 29.6 | 濟(jì)寧市 | 29.1 | |
呼和浩特市 | 36.1 | 12、浙江省 | 濰坊市 | 28.4 | |
包頭市 | 34.7 | 杭州市 | 37.6 | 17、河南省 | |
海拉爾市 | 30.1 | 寧波市 | 40.0 | 鄭州市 | 21.4 |
赤峰市 | 32.4 | 溫州市 | 51.0 | 洛陽市 | 24.8 |
8、遼寧省 | 麗水市 | 60.5 | 三門峽市 | 24.3 | |
沈陽市 | 26.9 | 衢州市 | 57.6 | 信陽市 | 28.8 |
大連市 | 19.2 | 13、安徽省 | 安陽市 | 28.6 | |
鞍山市 | 26.9 | 合肥市 | 30.1 | 18、湖北省 | |
本溪市 | 33.7 | 蚌埠市 | 31.4 | 武漢市 | 34.2 |
錦州市 | 28.8 | 安慶市 | 44.3 | 宜昌市 | 44.6 |
9、吉林省 | 蕪湖市 | 34.6 | 十堰市 | 18.8 | |
長春市 | 35.2 | 阜陽市 | 31.9 | 施恩市 | 49.7 |
地名 | 雷暴日數(shù)(d/a) | 地名 | 雷暴日數(shù)(d/a) | 地名 | 雷暴日數(shù)(d/a) |
黃石市 | 50.4 | 23、貴州省 | 西寧市 | 31.7 | |
19、湖南省 | 貴陽市 | 49.4 | 格爾木市 | 2.3 | |
長沙市 | 46.6 | 遵義市 | 53.3 | 德令哈市 | 19.3 |
衡陽市 | 55.1 | 凱里市 | 59.4 | 29、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 | |
大庸市 | 48.3 | 六盤水市 | 68.0 | 銀川市 | 18.3 |
邵陽市 | 57.0 | 興義市 | 77.4 | 石嘴山市 | 24.0 |
郴州市 | 61.5 | 24、云南省 | 固原縣 | 31.0 | |
20、廣東省 | 昆明市 | 63.4 | 30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 | ||
廣州市 | 76.1 | 東川市 | 52.4 | 烏魯木齊市 | 9.3 |
深圳市 | 73.9 | 個(gè)舊市 | 50.2 | 克拉瑪依市 | 31.3 |
湛江市 | 94.6 | 景洪 | 120.8 | 伊寧市 | 27.2 |
茂名市 | 94.4 | 大理市 | 49.8 | 庫爾勒市 | 21.6 |
汕頭市 | 52.6 | 麗江 | 75.8 | 31、海南省 | |
珠海市 | 64.2 | 河口 | 108 | 海口市 | 104.3 |
韶關(guān)市 | 77.9 | 25、西藏自治區(qū) | 三亞市 | 69.9 | |
21、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 | 拉薩市 | 68.9 | 瓊中 | 115.5 | |
南寧市 | 84.6 | 日喀則市 | 78.8 | 32、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 | |
柳州市 | 67.3 | 那曲縣 | 85.2 | 香港 | 34.0 |
桂林市 | 78.2 | 昌都縣 | 57.1 | 33、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 | |
梧州市 | 93.5 | 26、陜西省 | 澳門 | (暫缺) | |
北海市 | 83.1 | 西安市 | 15.6 | 34、臺(tái)灣省 | |
22、四川省 | 寶雞市 | 19.7 | 臺(tái)北市 | 27.9 | |
成都市 | 34.0 | 漢中市 | 31.4 | ||
自貢市 | 37.6 | 安康市 | 32.3 | ||
攀枝花市 | 66.3 | 延安市 | 30.5 | ||
西昌市 | 73.2 | 27、甘肅省 | |||
綿陽市 | 34.9 | 蘭州市 | 23.6 | ||
內(nèi)江市 | 40.6 | 酒泉市 | 12.9 | ||
達(dá)州市 | 37.1 | 天水市 | 16.3 | ||
樂山市 | 42.9 | 金昌市 | 19.6 | ||
康定 | 52.1 | 28、青海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