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:前言
雷電災害所涉及到的范圍幾乎遍布各行業(yè),雷電造成的損失已上升到自然災害的第三位,全球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害,財產損失不計其數。
雷電預警系統(tǒng)是目前公認的能大幅減低人員傷害,財產損失的最有效措施之一。雷電預警系統(tǒng)能及時,準確的提前預報當地雷擊狀態(tài),為安全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,為更好的降災減災提供有效的幫助。
二:雷電預警系統(tǒng)工作原理
眾所周知,雷電是由雷雨云中的電荷達到一定數量時,在云內不同部位之間
或云與地面之間就形成了很強的電場,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時,就會在云與云
之間或云與地之間發(fā)生放電現象。即雷電的發(fā)生來源于雷云內部的電荷累積;這
意味著只要能夠準確檢測空間靜電場的變化,就可以間接了解雷云電荷累積的情
況。
根據多年來世界各地所記錄的相關氣象資料表明,雷電的發(fā)生需要一定條件, 并且具有規(guī)律性:當雷雨云靠近或形成的時候,地面靜電場按照一定的方式變化,
在標準測量狀態(tài)下(平原、平底,無尖端效應),靜電場在天氣晴好時的場強平 均值約為 150V/M,當雷雨云出現時,靜電場的電場強度可增大到+/-15KV/M,甚至更高。單個的雷雨云層或與前方雷雨云組合時,電場強度增長的時間約為 15-20 分鐘,我們認為電場強度超過 2KV/M 時,雷雨云正在形成或正在靠近,通過大氣場儀采集電場強度變化并通過后端軟件平臺算法,既能快速準確的提前預報當地的雷擊情況。
三:產品優(yōu)勢
優(yōu)勢1:
IEC 62793、IEC 81/466/CDV/13
描述:基于FSM(電場)測量技術的產品是唯一能對雷暴云發(fā)展的四個過程進行全程監(jiān)測的設備,最適合作短距離臨近雷電預警。
1、積云階段:電場強度值有明顯的抬升和增大趨勢 。
2、成長階段:標志這第一次云間閃的發(fā)生,往往與第一次云地閃沒有太長的時間間隔。
3、成熟階段:云間閃、云地閃活動非常密集。
4、耗散階段:閃電發(fā)生的頻次在降低,電場強度值也逐漸變得微弱直至恢復常態(tài)水平。
優(yōu)勢2:
電子式大氣電場儀的采樣速率為0.5us,能捕獲雷電多峰變化,區(qū)分云間閃與云地閃,加配GPS時鐘組網后更能區(qū)分雷暴云的方位,在全球范圍內,這個技術水平級在同類型產品所領先地位:
四:雷電預警系統(tǒng)的作用
能在雷擊發(fā)生前的5~30分鐘左右發(fā)出雷電預警警告信號.
提醒野外作業(yè)人員及時停止或暫停室外作業(yè),進入安全地帶避雷,防止雷擊傷害。
對某些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(yè),雷擊前及時采取適當措施,防止重大雷擊事故發(fā)生。比如:易燃易爆場所的室外作業(yè),此時必須停止或暫停。
采取自動分合閘系統(tǒng)使供電線路隔離雷電,自動切換UPS或啟動發(fā)電機組供電,對一些重要設備或不可中斷的與價值的服務提供保護。
對環(huán)境災害,例如森林防火等提供保護。
在標準測量狀態(tài)下(平原、平底,無尖端效應),靜電場在天氣晴好時的場強平 均值約為 150V/M,當雷雨云出現時,靜電場的電場強度可增大到+/-15KV/M,甚至更高。單個的雷雨云層或與前方雷雨云組合時,電場強度增長的時間約為 15-20 分鐘,我們認為電場強度超過 2KV/M 時,雷雨云正在形成或正在靠近,通過大氣場儀采集電場強度變化并通過后端軟件平臺算法,既能快速準確的提前預報當地的雷擊情況。